过去三年,AI 视频生成始终困在 “15 秒魔咒” 中。就像用吸管喝珍珠奶茶,生成时间越长,要么算力爆炸(显存不足),要么画面崩坏(人物变形)。斯坦福团队发现的 “遗忘 – 漂移困境” 正是症结所在 —— 模型既要记住前情提要,又要避免误差累积,这好比要求导演同时记住 3000 个分镜脚本。

输入帧的动态压缩术:像打包行李箱一样分配显存
FramePack 的核心在于智能分配每一帧的 “注意力资源”。想象你要打包行李箱,重要物品需要更大空间 —— 同理,离目标帧越近的输入帧获得更多计算资源。
技术亮点
- 动态分块编码:通过调整分块核尺寸(如 (2,4,4)),将 480P 视频帧压缩至 192 个 token,相比传统方法节省 8 倍显存。
- 智能优先级调度:关键帧使用精细分块(如 (1,2,2) 核),非关键帧使用粗糙分块,实现 O (1) 复杂度计算。
- 灵活调度策略:支持图像转视频模式(首帧优先)、用户指定重点帧等多种场景。
抗漂移黑科技:打破因果律的双向预测
传统模型像多米诺骨牌,一旦某帧出错就会连锁崩塌。FramePack(免部署直接体验地址) 引入革命性的双向采样:
传统因果采样(单方向)
输入帧 1→生成帧 2→生成帧 3…(误差逐级累积)
FramePack 双向采样
逆向抗漂移:首帧作为锚点,后续生成始终与之对齐。
混合采样:交替前向 / 逆向生成,如同织网般稳定结构。
实验显示,该方法可生成 1800 帧(1 分钟)视频而不失真,在 RTX 3060 笔记本上即可完成。
总的来说,FramePack 为 AI 视频生成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,低显存要求与高质量长视频生成能力,使其在众多视频生成技术中脱颖而出,无论是专业创作者还是普通爱好者,都能借助这一技术开启全新的视频创作之旅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